快速排序(Quick Sort)

快速排序是 C.R.A.Hoare 于1962 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,该算法如其名一样确实很快。快速排序采用了一种 “汾治策略” 来对序列进行排序。

算法基本思想是:通过一次遍历将序列分成两部分,其中一部分元素比基准元素(序列中的某一元素)小,另一部分都比基准元素值大。然后再按此方法递归对两部分进行排序操作,直到整个序列变得有序。

具体算法流程如下:

  1. 首先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;
  2. 将大于或等于基准值的元素集交换到基准值的右侧,小于基准值的元素交换到基准值的左边;
  3. 对左右两部分元素递归进行 1-2 步的操作;
  4. 直到分组中只有一个元素,算法收敛,此时序列已经有序。

举个例子,假设序列如下,我们就选择第一个元素 5 作为基准数,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值,关于基准数的问题我们一会再说。

通过对元素的遍历、比较、交换,将小于 5 的元素都放到基准元素的左侧,将大于等于基准值的元素放到基准元素的右侧,如下图所示:

此时,大家应该发现了元素 5 已经放到它最合适的位置上了,它不用再进行任何操作了。接下来,递归对左半部分、右半部分的元素进行上面的操作,直到每个部分只有一个元素时停止。

关于基准数的选择是会影响到排序效率的因素,其也是快速排序优化的重点。基准数如何影响到算法效率呢?假设:我们选择的基准数正好是序列中最小的值,那么序列的分割就会呈现如下图所示:

每一层将会有 n 个元素,每个元素又要比较 n 次,此时算法的时间复杂为 \(O(n^2)\)。那么,如果你每次选择的基准元素正好是中位元素时,那么情形就变成下面这样:

那么算法将会分裂 \(log_{2}n\) 次,每次比较和交换 n 个元素,其算法时间复杂就为 \(nlogn\)。由此可以看到基准数选择的越接近中位元素,则算法的效率就越好。

这也是个难点,因为我们无法知道那个元素是中位。所以,就有很多策略,最简单就是机械选择第一个元素,或者随机选择,再或者… 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。

最后,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
接下来,给出快速排序的实现代码:
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// 升序
void quick_sort(int arr[], int start, int end)
{
	if (start >= end)
	{
		return;
	}

	//选取基准数
	int pivot = arr[start];
	int i = start;
	int j = end;

	while (i < j)
	{
		while (i < j && (arr[j] > pivot))
		{
			j--;
		}

		if (i < j)
		{
			arr[i] = arr[j];
			++i;
		}

		while (i < j && (arr[i] < pivot))
		{
			++i;
		}

		if (i < j)
		{
			arr[j] = arr[i];
			--j;
		}
	}

	//将基准数放到最合适位置(i或者j位置)
	arr[i] = pivot;

	//对i左侧序列进行快速排序
	quick_sort(arr, start, i - 1);
	//对i右侧序列进行快排
	quick_sort(arr, i + 1, end);
}

int main()
{
	int arr[] = { 6, 8, 5, 7, 4 };
	quick_sort(arr, 0, sizeof(arr) / sizeof(int) - 1);

	for (auto v : arr) cout << v << " ";
	cout << endl;

	return 0;
}

程序执行结果:

4 5 6 7 8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一亩三分地 » 快速排序(Quick Sort)
评论 (0)

3 + 1 =